本章全名太子南诏信谗言,宝林重锤戏番将。
太子李承乾再次挂帅,率领八万唐军,浩浩汤汤从长安出发,直奔南诏。
其中晋王李治,潞国公侯君集,任城王李道宗,娄师德,王方翼,来势汹汹。
誓要将南诏覆灭。
南诏国本是大唐扶持,用来牵制吐蕃,确保西南边境安全。
谁知吐蕃突然被吴王李恪打了个20投,无奈之下,便停止了对南诏的各类资助。
诏主蒙归义一怒之下,便上表朝廷,索要“云南王”的封号。
可惜第一步就宣告失败,对于这种无稽之谈,大唐官员直接扔到垃圾篓,看都不看一眼。
蒙归义大怒之下,直接率领大军反叛,贡献交州之地,联合其他五诏,组成南诏国。
“太子殿下,我军人多势众,到了南诏之地,最好派遣斥候,先行侦查一番。”
侯君集谏言道。
“一切按照侯师说的做我大唐天军来此,南诏国理应俯首称臣,跪地投降”
李承乾志得意满,难怪古今帝王都享受出征,这种指挥千军万马的感觉,实在是太爽
“另外,您作为主帅,不该处于前锋阵中”
侯君集皱着眉头,劝说道“后军重中之重,交给李治,颇为不智”
“侯师想得太多了小九他就算与我再不合,也不敢在出征的时候耍心眼。”
李承乾对于这个弟弟颇为了解,“如今没有舅父和李勣在其身边,暗弱之人,根本无法下定决心”
侯君集点头称是“总之此次出征许胜不许败否则你登基之前,都别想成为一军统帅”
“侯师放心,承乾心中有数”
说罢,李承乾直接退到了刘凯所在的中军。
白玉楼留在朝廷,其余太子府诸将,尽数出征。
其中近三年之间,挖掘出张子奕,陈欣航,刘大宝等骁勇之将。
后军之中。
李治脸色不善,他总算能够随军出征,用来积累军中人脉。
谁知却被李承乾直接发配到后军,看押粮草。
这可不是个好活,打赢了跟运粮官没什么关系;若是粮草没有及时运送成功,那就是他的锅。
为此李治颇为后悔。
“道宗皇叔,您说我此次还不如留在长安一个运粮官,有个屁用”
李道宗宽慰道“小九,大军未动,粮草先行,这可不是句空话相对于李恪而言,你跟承乾,青雀,都没有足够的军事才能”
李治脸色铁青,有些气馁,“我知道论才华,领军打仗,我们都不如李恪”
“不过你也无需气馁只怪李恪此子没有野心”
李道宗冷哼一声,“若是扶桑王李崇义,吐谷浑刺史席君买是你的人,朝廷会不会忌惮”
“当然即使父皇再大度,也不可能放任这两个封疆大吏”
李治眼珠一转,说道“莫非皇叔是让我从这两人下手”
“非也不管前线的承乾打成什么样,你都要稳如泰山,确保粮草安全就算是输了,陛下明察秋毫,也不会怪罪于你”
李道宗随即说道“另外,尽量在朝中,对李崇义和席君买美言陛下定会觉得你为人宽厚,从而忌惮李恪权力之大”
“皇叔所言甚是小九受教了”
李道宗微微一笑,“小子,以后跟我,还有你舅父,要学习的东西多着呢”
且末城。
高昌的旗帜已经换成了五星龙旗,契苾何力留在伊吾城镇守。